据媒体报道,广州的李某在国道上驾驶时发生交通事故,碰撞了路边防护墙,被交警查获,其血液酒精浓度(BAC)高达167.7毫克/100毫升,远超醉驾标准80毫克/100毫升。然而,李某声称自己仅喝了6支藿香正气水。
问题随之而来,30毫升的藿香正气水真的能导致BAC高达167.7毫克/100毫升的醉驾吗?
国家药监局官网显示,国家共批准了162个文号的藿香正气水,所有产品都注明为“酊剂”,即以酒精作为溶剂的制剂,所有产品包装规格都是“每支装10毫升”。
而国家药监局给定的藿香正气水说明书“注意事项”下都标注了“本品含乙醇(酒精)40%~50%,服药后不得驾驶机、车、船、从事高空作业、机械作业及操作精密仪器”事项。
由此可知,每支藿香正气水容量为10毫升,酒精浓度为40%~50%,含纯酒精4毫升~5毫升,即3.2克~4克。
实际上,李某宣称的30毫升并不准确,6支藿香正气水的总容积应为60毫升。也就是说,李某在这里已经撒了第一个谎。
如果李某真的只是喝了60毫升藿香正气水,他总共应该喝下了19.2克~24克纯酒精。
假设李某是一个体重为75公斤,不胖不瘦的“经典男性体型”的男性,在空腹状态下“一口气”喝下60毫升藿香正气水,约在45分钟(半小时到1小时之间)后BAC可以达到最高值,约27.5毫克/100毫升~34.3毫克/100毫升。
即使李某在喝下藿香正气水后半小时到1小时之间发生交通事故被检测BAC,他最多只能被查出酒驾,无论如何都够不着醉驾的边缘。
如果他只喝了30毫升藿香正气水,其最高BAC无论如何都达不到20毫克/100毫升,连酒驾都达不到。
因此,李某在这里又撒了第二个谎。
自20世纪初,科学家就开始使用BAC来评价酒精对驾驶技能的影响。他们经过大量人体试验,了解了酒精在人体内的代谢动力学数据。
简单来说,酒精进入体内后会根据含水量均匀分布到所有体液和组织中,同时可以以与血浆相同的浓度分泌到尿液、唾液、汗液甚至泪液中。
因此,只要知道进入体内的酒精量,然后估算出一个人的酒精分布容积(volume of distribution, Vd),就可以计算出最大BAC。
研究表明,任何一个人的Vd主要取决于体内脂肪与瘦组织的比例,对于中等身材男性,酒精Vd约为0.60L / kg。
对于一个75公斤的男性,其酒精Vd为45升。即使60毫升藿香正气水中的19.2克~24克纯酒精全部吸收进入血液(或者假设经过静脉注射进入血液——医学上有时是需要静脉注射酒精的),所能达到的最高BAC也不过是43毫克/100毫升~53毫克/100毫升,远达不到醉驾的标准。
BAC要达到167.7毫克/100毫升,需要通过静脉快速注射75克酒精,即19到24支藿香正气水中所有的酒精。
由此可见,新闻中的李某说他只喝了6支(30毫升)藿香正气水,就喝到BAC达167.7毫克/100毫升的严重醉驾(都撞墙了),完全是为了争取减轻醉驾处罚的谎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