钓鱼“炸窝”并不罕见,尽管我们无法完全杜绝这一现象,但谨慎行事总会有所帮助。尤其当我们专注于钓大鱼时,全天可能只有几次上鱼的机会,一次不慎的“炸窝”可能意味着一整天的努力付诸东流。
说到“炸窝”,大家首先想到的可能是鱼儿挣脱逃窜的场景,尤其是当鱼儿在窝中挣扎时,其他鱼很容易受到惊吓。然而,实际上许多因素都可能导致“炸窝”的发生,有时甚至是钓鱼者自己无法察觉的无心之举。毕竟,鱼儿不会告诉你在它们逃跑之前。
下面我列出我认为较容易导致“炸窝”的五种行为,供钓鱼爱好者参考:
- 中鱼后没有第一时间把鱼拉出水面:经验告诉我,鱼儿逃脱不一定导致“炸窝”,而鱼儿不逃也不一定就不会“炸窝”。关键在于遛鱼时鱼儿是否在窝中挣扎。如果能够第一时间将鱼儿牵离窝子(越远越好),无论是成功钓起鱼儿还是鱼儿逃脱,都不容易引发“炸窝”。相反,若在窝中或附近遛鱼,无论鱼儿是否被钓起,都容易使窝子受到惊吓。
浅水比深水更易“炸窝”,因为深水钓鱼时,鱼儿咬钩后我们迅速起竿,鱼儿会离开底部。当上升到一定高度时,即使鱼儿逃脱对底部的影响也不大。但在浅水区,即使将鱼儿牵到水面,鱼儿强烈的挣扎或逃脱仍可能影响到水底。
温馨建议:使用较软的鱼竿以减少鱼儿的挣扎;中鱼后迅速起身并后退,若后方有障碍物,可以向两边移动。
-
乱补窝、补重窝、补大团的窝料:补窝是容易引发“炸窝”的,但很多人仍然喜欢补窝,特别是越没口越补,结果越补越没口。当然,不是绝对不能补窝,例如钓草鱼、鳊鱼、翘嘴时经常需要补一些玉米颗粒。关键是要掌握补窝的频率和量,根据上鱼的速度来调整。钓鲤鱼尤其需要注意,这种鱼聪明且谨慎,即使你安静地守钓,它也可能不愿意好好吃饵。如果乱补窝,可能直接导致鱼儿逃离,几小时内都不再咬钩。
-
关车门:这一点可能很多人没有意识到,或者认为这不会对钓鱼产生任何影响。但实际上,这是有影响的,只是我们很难察觉。例如,我们可能因为关车门而“炸窝”,但并不会认为是关车门导致的。我们可能只会认为是天气问题或运气不佳。
-
大力抽竿:许多钓友习惯在换饵时大力抽竿,甚至故意大力抽竿去锚鱼。如果锚到鱼且鱼儿未被挣脱,那也就罢了。最怕的是锚到鱼但鱼儿逃脱,那样就前功尽弃了。不过,这也要看是什么鱼,例如鲢鳙就不太受影响,这两种鱼不太聪明,一旦进入窝中,就很难被赶走。但对于一些比较胆小的鱼,如鲤鱼,最好不要大力扬竿,以免惊吓到它们。
-
夜钓时频繁走动或移动夜钓灯:钓鱼需要安静,这是大家都知道的。我认为偶尔的聊天影响不大,但频繁的走动可能会有影响。一般来说,除非是在黑暗中不小心踩到石子或泥土掉入水中,否则影响不大。但只要是可能影响上鱼的情况,即使概率再小,我们也应该尽量避免。
夜钓时,特别要注意不要晃动夜钓灯。钓大鱼时,我更建议使用荧光豆或夜光漂。如果必须使用夜钓灯,首先要调低亮度,其次是在确定好位置后不要频繁移动。
以上是我认为可能导致“炸窝”的五种情况,但绝不限于此。如果钓友们有补充,欢迎在评论区留言。钓大鱼不易,多加注意可能就能增加上鱼的机会。希望这篇文章能对钓鱼爱好者有所帮助,也希望大家在评论区分享自己的经验和见解。记得关注我们,听说关注我们的钓友都钓得不错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