然而,对于长期破净的股票,新规定能否带来改变?一位参与过市值管理试点与改革的钢铁业央企人士并未正面回答,而是表示:“要更相信市场。”
11月19日,十几家上市公司组团来到一家央企集团,专门探讨市值管理的具体实施方法。盛强亲自带领团队“下场”跑市场,尝试使用分红、回购、股权激励等多种工具,以实现市值管理的目标。作为一名董秘,他不仅在重塑自己的身份,更想重塑上市公司的价值。
经济观察报获悉,监管部门拟对相关央企上市公司市净率(P/B Ratio,公司股票每股市场价格与每股账面价值的比率)等具体指标,提出明确的量化要求。一家央企上市公司已率先将市值管理纳入高管绩效考核,考核占比5%(满分100分)。在此之前,该公司从未将市值管理纳入考核中。
然而,这位钢铁业央企人士仍心存疑虑。他并不关心具体的数值规定,而是担心:如果对上市公司提出市净率为1.2的指标,对企业来说是否一定是好事?
市值管理这一概念虽然已存在近20年,但在历次国企改革、资本市场改革中反复出现,既关乎国有资产保值增值,亦关乎投资者的实际回报。作为权重指数成分股,央国企在市值管理实践中占据重要位置。2024年,在监管各方的政策推动和更为具体的要求之下,央国企市值管理再次被重视起来。后续,监管方面还有更多相关政策在酝酿和推进中。
政策信号的释放,使得央企上市公司纷纷行动起来。一家制造业央企上市公司董秘透露,公司开始将市值管理纳入考核占比中。该公司的考核总分为100分,包括经营业绩、发展质量、节能环保、科技创新、可持续发展、市值管理等多项指标都被纳入考核中。其中,市值管理考核占比5%。他表示,这个占比“很高”,并感受到了“5%”考核的利好——公司向集团申请资源和经费时,市值管理工作的推进比之前便利了许多。
经济观察报了解到,在不同的央企中,市值管理考核的额度和分数不尽相同。国资委给了各大央企“一企一策”的空间。不过,监管部门拟对相关央企上市公司市净率等指标提出要求的具体细节,尚未得到确认。
除了市值管理相关政策要求,监管部门还计划探讨与上市公司相关的新的股权激励制度。国资委2019年发布的《关于进一步做好中央企业控股上市公司股权激励工作有关事项的通知》,已经尝试为央企股权激励打开政策空间。推行长效的股权激励,能对上市公司的业绩增长起到非常强的助推作用。
证监会发布的《指引》要求上市公司合规运用并购重组、股权激励、员工持股计划、现金分红、投资者关系管理、信息披露、股份回购等方式,推动上市公司投资价值合理反映上市公司质量。通过细化市值管理要求,压实上市公司董事会、董事和高级管理人员等的职责,以提升上市公司治理能力,进而提升上市公司质量。
中国铁路物资股份有限公司董事会秘书孟君奎认为,国资委提出的市值管理要求,主要是站在国有股东价值的角度,侧重于国有企业的长期发展和国有资产的保值增值;而证监会发布的市值管理新规,则侧重于规范上市公司行为,保护投资者权益,维护资本市场稳定健康发展。但二者目标是一致的。
随着政策的推动,盛强对市值管理这项工作有了越来越强的责任感。站在电梯旁,他向投资机构讲述着自己公司的未来愿景、想法和创新点,成为了一名“股票销售员”。最近,他的路演频率变得更高,除了自己路演,他也邀请机构来调研。
他所在的上市公司正在投入大量的财力和人力用于产品研发,这是公司坚持的创新之一。公司认为,只要在合成新材料领域取得突破,就算公司的业绩有短期波动,投资者也愿意接受,公司的估值也会稳定。
另一家制造业央企的董秘在投资者关系方面的业务,较以往更为繁忙。从2024年9月到现在,他共接到十余个投资者来电,回复两个互动问题,内容主要是关于合同项目的情况。其中,规模最大的一次投资者交流会,有近20名研究机构人士和投资者参加。
与市值管理工作密切相关的,还有分红。新“国九条”出台后,盛强所在的上市公司将分红提上了重要日程。其实,在他刚担任董秘时,这家上市公司就已经有了连续5年分红的记录。2024年以来,随着市值管理概念的推进,董秘的工作价值显著提升。
盛强所在的上市公司还在申请落地股权激励机制。目前,该事项尚未落地。鉴于国资委对股权激励的具体实施有着明确的指引和审批流程,相关央企的股权激励计划需要经过集团公司审核同意,并报国资委批准。
作为公司市值管理的“一线”角色,盛强更加密集地“走出去”,向投资者讲述公司的市值管理逻辑,让市场看到公司的多维度策略。
尽管市值管理在国资系统内并非首次推行,但2024年监管部门首次推行的市值管理考核,有望打开新的局面。
然而,面对新的要求和挑战,盛强也看到了新的“碰撞”。在11月19日的一次内部交流活动中,一家受邀给上市公司培训的投行机构受到“热捧”。不止一家上市公司提出“什么是市值?”“什么是市值管理”这两个问题。
这家投行机构在2024年收到了很多公司的市值管理培训邀约。该投行人士称,在最近的市值管理培训中,有企业尤其关注“一利五率”对公司考核的影响,以及相关权重的调整。这也是投资者关注的焦点之一。
一位央企集团的董事会办公室主任在内部会上分享了自己的市值管理思路。他所在的集团董事会,把提高上市公司质量和市值管理写入了集团的“十四五”规划,纳入2024年度重点工作;并成立了提高市值管理领导专项小组,于2024年10月启动市值管理考核制度的起草。
另一家基建央企首次起草了一份市值管理方案。在这份方案中,从市值和市值管理的范畴,到2006年至今该企业的市值表现,再到舆情冲击股价的预案,以及下一步拟报送集团和国资委的股权激励方案,都有所体现。
不过,并不是所有上市公司在市值管理方面都取得明显进展。在11月上旬的一次董秘聚会上,一家新能源企业忧心忡忡,表示自己企业的光伏板块市值几乎腰斩,压力甚大。对此,他暂未想出应对之策。
面对新挑战,盛强首次尝试寻找外界专业机构的帮助。他觉得仅靠自己“吆喝”远远不够,计划在2024年专门招标一家中介来帮忙做市值管理。中介需要做三件事:第一件事是舆情管理,第二件事是做价值传播,最后一项是做投资者关系管理。
对于盛强来说,市值管理不仅仅是一项任务,更是公司未来发展的关键。在准备路演的路上,他说:“去实干、去挣钱、去分配利润,公司的市值才能提升,没有别的捷径。”
(应受访者要求,文中盛强为化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