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是否好奇过,在没有现代科技辅助的古代,人们是如何证明自己的身份的?他们如何证明“我就是我”?
在古代,虽然没有智能手机和电子身份证,但人们依靠各种身份证明方式通行天下。想象一下,如果你穿越时空回到西周,想要出远门,却被告知需要“符牌”来证明身份,这“符牌”究竟是什么?它是像现代工作证一样的小卡片,还是藏着什么不为人知的秘密?
到了隋唐时期,因为避讳皇帝的名字,“虎符”变成了“鱼符”,而武则天时期更是将鱼符改成了龟形。这些背后的故事和权力斗争,都隐藏着深深的宫廷秘密。
西周时期:符牌
普通人出行,只需书信或信物即可。而官员则需要特殊方式来证明身份。符牌不仅是权力的象征,还有防伪功能。它从中间剖开,有关双方各持一半,合在一起验别真伪。这种制度确保了权力的真实性和完整性。
虎符
虎符是姜子牙所发明的,用于战争调兵。只有持有与中央政府手中虎符完全合体的另一半虎符的将领,才能调动军队。这种制度确保了军队在关键时刻服从中央政府的命令,从而维护了国家的统一和稳定。
隋唐时期:鱼符
隋唐时期,因避讳李虎的名讳,“鱼符”代替了“虎符”。根据官员不同的品级发放金、银、铜制的鱼符,起到了类似于今天的工作证或通行证的作用。鱼符分左右两半,左符放在皇宫内廷,右符由持有人随身携带,以验证真伪。
武则天称帝后,怕人们看到鲤鱼会睹物思人想起“李氏”江山,因此将鱼符改成了龟形。这样,三品以上官员的鱼符就变成了“龟符”,李商隐的诗句“无端嫁得金龟婿”指的就是这种鱼符制度。
宋明清时期:腰牌和牙牌
宋代,鱼符制度渐渐被废除,官员的身份证变成了腰牌。腰牌不仅是金属的,还有象牙、金银、名贵木材等材料制作。到了明代,腰牌也叫“牙牌”,分为五种,分别标记为勋、亲、文、武、乐。明朝的官方牙牌分五种,分别标记为勋、亲、文、武、乐。
清代,腰牌更加完善,形状和后世的身份证已经大同小异。不同品级帽珠的颜色不同,顶子上用宝石、珊瑚、水晶、玉石、金属等制成,以示身份的高低。
除了腰牌和帽珠,古代还有一些特殊的身份证,如皇太子的“玉契”,太子监国的身份证明“龙符”,亲王或大臣留守京城的“麟符”,嫔妃的“绿头牌”等。
现代身份证
自1999年起,我国实行公民身份号码制度。身份证由18位数字组成,包括地址码、出生日期码、顺序码和校验码。其中,校验码是按照特定公式计算出来的,如果计算结果为10,则用罗马数字“X”表示。
探索古代的身份证明方式,你是否还知道其他独特的方式?在评论区分享你的知识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