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经济社会飞速发展,孤独症谱系障碍(英文缩写“ASD”,简称“孤独症”)成为影响儿童健康的主要威胁之一。南方网、粤学习客户端记者近日深入孤独症儿童群体,探索他们与AI的多元景象和发展态势。
记者发现,基于深度学习的AI技术在计算机视觉、自然语言处理、语音信号处理等相关领域取得了突破性进展,使得AI技术在医学中的应用成为跨学科研究的一个重要领域。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儿童发育行为中心主任、主任医师邓红珠表示,虽然大部分孤独症谱系障碍人士在早期的科学干预下,长大后可能拥有独立生活、学习和工作的能力,但诊断资源供不应求的问题依然普遍存在,导致许多患儿未能及时确诊。
该中心在2015年成立了全国首个多模态行为信号检测实验室,进行了儿童行为数据的采集和专家标记,研发了一系列行为引发范式和算法。最终,学科带头人邹小兵等研究人员打造了一个全方位的研究与诊断平台——基于多模态信号分析的孤独症辅助诊断系统“荧惑”,临床准确性达88%,能够有效实现对18—30个月龄的孤独症群体的早期筛查。
“荧惑”的最大突破点是在有限的场景中,基于计算机视觉和语音处理的算法,可以精确识别各种人类行为信息,包括人的重新识别、面部和声音情感、手势、头部姿势、凝视估计等。同时,它大幅缩短了诊断时间,确保高准确率。未来,“荧惑”将升级成移动式,走进更多应用场景。
尽管人工智能在提高诊断效率、减轻医护工作量等方面有所作为,但它不能替代孤独症等儿童发育行为障碍性疾病防治流程。在医学诊断、干预等方面,它无法完全取代社交干预,因为孤独症等疾病特别需要社交干预,才能达到较好的防治效果。
记者还发现,在广州市扬爱特殊孩子家长俱乐部,家长们通过“专业人员—非专业人员—儿童照顾者”技能传递链条,为2至8岁发育障碍儿童照顾者提供循证医学养育技能培训。此外,该俱乐部还开展了“孤独症儿童家庭支持计划——照顾者技能培训项目”,为家长提供多种形式的学习与培训。
广东省妇女儿童基金会副秘书长郑思琳表示,目前孤独症儿童家庭仍面临康复治疗、教育支持、心理疏导等诸多方面的资源缺口。她呼吁更多的爱心人士伸出援手,加入到关爱孤独症儿童家庭的行列中。
在记者与孤独症儿童群体家长的交流中,发现从健康管理、特殊照护需求以及AI智能化辅助手段的潜在适应性方面考虑,孤独症儿童群体与高龄、失能养老群体呈现出一定的共性特征。因此,一部分家长提议将孤独症患者等群体纳入AI智慧养老体系的子系列方向进行统筹规划,有望为该群体开辟全新的资源整合渠道与服务优化路径,推动社会福利事业和AI智慧养老体系朝着协同化、一体化方向稳健发展。
南方网、粤学习记者 蓝娟
通讯员 饶宇辉 周晋安 梁志图